科学理性化对自我认知的干扰
我们在认识自麵这个过程中还有齡人为设置的障碍。 比如我们之前所说的,我们这个社会是科学理性化的,成天看 那些大数据,把每个人娜为-个社会单元,每个人都是—个 理性化的、没有生命的东西,你是大数据时代下的一个点,或 者一个分母、一个分子。在这样理解的情况下,大多数人会屈 从于统计法则。每个人都只想着自己,但是对自己真正的关注 却越来越少,以至于人的粮神特征会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彻底 被剥夺。我非常喜欢荣格,是因为他认为个体的经验应该被重视, 个体的情绪应该被尊重。他真正关注个人的痛苦以及情绪情感, 不遗余力地把个人从群众观念里往外择。比如我前面举的读者 来信的例子,那位跟我探讨女作家幸福问题的读者,把全天 下的女作家都当作一类人,把家庭主妇当作另一类人。她看不 到个体,看不到人。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 “大龄未婚女青年”,再比如“东北人” “河南人”,等等。它们 不是科学理性化的统计,只是民间经验的泛泛之谈。这种高度 概括化已经深人人心。如果是科学理性化的统计,个体的差异 更会被湮没了。用科学大数据给人一个一个贴上标签后,让人 变得有口难言,因为科学性现在是至高无上的,大家都对它顶 礼膜拜,你没有办法反驳它,告诉别人其实我不是这样的。
现代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世界里,人们每天都要被动地接 受来自四面八方的评判,这些评判形成的群众观念会不由分说 地形成一种压力,让人疲于应付。有时你想去证明你和大家不 一样,有时你会想办法和大家一样。当每个人都在忙着应对外 界在我们身上贴的标签时,在为自己不符合社会标准的生活而 烦恼时,甚至为自己看上去不够有个性而烦恼时,也就无暇真 正地关注自我了,大家都没有时间好好地跟自己待在一起了。 偶尔有一点儿空暇,终于可以独处的时候,还要刷刷微博,看 看今天有什么热点,别人都是怎么说的,留个言,搞不好和人 吵一架,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我们可以观察一下自己的生活,是不是一天二十四小时,除 了睡觉,剩下的时间全部都是在关注外界,同时不断地接收着外 界传递来的信息。我们把大脑每天塞得满满的,忙着处理和消 化各种外界信息,反倒根本没有闲心去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
其实我们的心灵也并不会每时每刻地给你机会让你认识自 己,你的心门是不会随时打开的,它只在特定情境下开启。比 如你听别人说事情的时候,突然觉得心烦,拿起手机来看,或 者听别人说了一句话,你突然感到一丝愤怒。诸如此类的情绪 情感划过心头的瞬间,你是否能抓住这种情绪,顺藤摸瓜地观 察一下自己,你是讨厌说话的人?觉得无聊?讨厌工作?是对 方让你想起了什么?还是因为自己有话不好说?在这些情绪反 应之下,你的心里隐藏着什么你不知道的秘密?这些瞬间才是
你真正认识自己的时刻,而不縣本心理学的书在那里看 这样的瞬间对于每个人都不一样,绝不是娜学方式能够 统计出来的,你只能靠自己去关注和解决。其实,我觉得—部 分灵修的麵与雌剛工,也紐你去駿、觉知、把握^ 样的时刻。没收手机,不许说话,切断外界干扰,让你体会自 己的身体和心灵,抛去杂念,全都是为了让你把始终支出去的 那些向外收集讯息的天线都关掉。关掠之后,你就可以关注自 己更深层次的情绪情感,打开自己,认识自己,再通过个体体 验去感知道法自然。弃绝尘世并不是最终目的,若灵修变成不 食人间烟火,就成了另一种走火人糜。-
页:
[1]